随着“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持续赋能反电诈工作,神木市公安局滨河派出所不断优化反电诈模式,健全基础防范机制,深入落实派出所主防职责,以“千条数据线,一根绣花针”的精细理念,全方位、深层次地开展电信诈骗预防工作,如同一位技艺精湛的绣娘,将防范的“丝线”精准穿梭,织就一张严密无隙的电信诈骗防控大网,为人群众的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千线汇聚:全面梳理,勾勒诈骗“数据图谱” 滨河派出所将每一起电信诈骗警情都视作重要的数据节点,安排专人展开深度剖析。通过对诈骗手段、受害群体特征、作案时间地点等多维度数据的整理与分析,精准勾勒出辖区内电信诈骗的“数据图谱”。 ![]() 数据节点深度剖析,动态更新提升图谱精度 为了持续提升“数据图谱”的精度,滨河派出所建立了完善的动态更新机制。每周对新接警情进行“数据补位”;每月召开诈骗趋势研判会,结合季节特点、社会热点等因素调整分析维度。近日,数据分析显示,冒充客服退款、虚假红包诈骗案件数量环比上升 30%,受害群体主要为年轻女性。这些受害者多因网购频繁,对“优惠福利”警惕性低。针对这一变化,滨河派出所立即将此类诈骗的话术特征、作案时间规律补充进“数据图谱”,为近期的防范宣传工作提供了精准指引 ![]() 跨区域数据协同,突破地域限制筑防线 在跨区域数据协同方面,滨河派出所进一步打破地域限制,与兄弟单位携手建立“反诈数据联盟”。通过共享诈骗号码库、涉案账户信息、新型作案手法等数据,共同绘制覆盖范围更广的“诈骗热力图”。近日,辖区内一名居民接到 “冒充领导的诈骗电话,滨河派出所借助数据联盟快速核查发现,该号码在其他辖区已涉案 2 起。于是,民警第一时间联系居民阻止转账,成功避免了群众受骗。 引入数据分析工具,可视化呈现助力精准防控 滨河派出所引入了简单的数据分析工具,将复杂数据转化为直观的可视化图表。在每月向社区、企业通报反诈情况时,用柱状图展示不同诈骗类型的占比,用折线图呈现近半年诈骗案件的变化趋势,用热力图标注辖区内的高风险区域。这种“数据说话”的方式,让群众和相关企事业单位对诈骗风险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也让后续的防控资源能够精准投向高发领域。这些不断细化的“数据丝线”,不仅让诈骗分子的作案轨迹无所遁形,更让派出所的防控工作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为后续的“精针细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精针细绣:精准施策,播下防范“种子” 宣传教育是预防电信诈骗的第一道防线,滨河派出所创新采用多样化、个性化的宣传模式,将防范知识精准送达每一位群众心中,成功播下了防范电信诈骗的“种子”。 校园延伸家庭,筑牢反诈根基 在辖区中小学,“法制爸爸妈妈工作室”成为校园反诈的坚实阵地。民警化身孩子们身边亲切的“法制家长”,将电信诈骗常见伎俩融入日常教学。工作室发起的“我给爸妈讲反诈”活动,让孩子们用年轻人的语言帮助长辈打破“信息茧房”,形成“家庭反诈传帮带”的良性循环,让反诈意识从校园延伸至家庭,凝聚起共同参与的力量。 ![]() 分众定制套餐,精准覆盖群体 针对不同年龄层和职业群体,滨河派出所量身打造“分众化”反诈套餐。对企业职工,民警化身“反诈讲师”,深入写字楼、工厂车间开展 “职场反诈小课堂”;对老年人群体,除在社区设置 “老年反诈角”,摆放放大镜版反诈手册和图文对照表,更坚持“入户绣针”—— 每周三下午化身 “敲门儿女”,带着印有社区民警联系方式的“防骗护身符” 走进老年人家中。他们用方言拉家常,拆解“保健品诈骗” 中“免费体检”“无效退款”的套路,手把手教老人设置诈骗电话拦截功能,在子女微信里备注“官方联系方式核对表”,让老人遇疑时能第一时间核实。 ![]() 碎片场景渗透,织密宣传网络 辖区的快递柜、电梯间成“移动反诈绣绷”。快递柜上的反诈小贴士、电梯内的反诈漫画,让居民在等待电梯、领取快递的碎片时间里,也能轻松接收防范信息。不仅如此,企业的职工宿舍、银行的办理柜、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宾馆房间的床头柜,甚至电影院的节目单上,都能看到反诈宣传的身影,让人们在不同场景中都能随时学习反诈知识,提高防范意识。 ![]() 潮系作品吸睛,贴近年轻群体 为让年轻群体对反诈知识 “听得进、记得住”,滨河派出所联合神木职业技术学院融媒体社团学生,共同创作反诈说唱、情景剧、表情包等“潮系”作品。这些融合网络热词和流行梗的内容,通过神木公安抖音号、警民联络微信群等平台展播,深受年轻人喜爱。 ![]() 创新阵地发力,深化防范意识 为让反诈宣传真正走进生活、精准触达,滨河派出所巧思打造“反诈会诊室”与两处“反诈宣传主阵地”。“反诈会诊室”里,民警化身专业“警医”,用“望、闻、问、切”四诊法,为群众精准诊断潜在诈骗风险,量身定制个性化反诈“处方”;两处“反诈宣传主阵地”则成为居民汲取知识的“充电站”,社区主阵地的展板和宣传栏上,实时更新近日典型案例、防范技巧及警方提示,让学习防范技巧轻松自如。 协同共绣:多方联动,凝聚防范“合力” 电信诈骗防控绝非单一部门的“独角戏”,滨河派出所在反诈中心等部门的技术支持下,积极构建多方联动机制,凝聚起防范电信诈骗的强大合力。 携手金融企业,筑牢资金防线。滨河派出所借助银行等金融企业交易监测系统,对大额转账、频繁异地转账等疑似诈骗的交易行为实施实时监测预警。一旦发现异常,民警会第一时间与转账人取得联系,核实交易真实性,及时阻止诈骗交易的完成。同时,联合金融企业在各网点通过张贴反诈海报、循环播放反诈视频等方式,营造浓厚反诈氛围;银行工作人员在为群众办理业务时,也会主动讲解常见电信诈骗手段和防范技巧,切实提高群众的警惕性。 ![]() 联合快递企业,延伸宣传触角。为让反诈宣传融入群众日常生活,派出所与快递业密切协作,在每一个快递包裹上都张贴了反诈宣传标签。这些带着温馨提示的包裹,将反诈知识悄无声息地送到千家万户。不仅如此,双方还共享数据资源,对疑似用于实施诈骗的包裹进行精准监测和拦截,有效阻断了诈骗分子通过快递渠道作案的路径。 ![]() 联动通信企业,切断信息源头。针对诈骗电话、短信和链接等传播载体,滨河派出所与通信企业积极联动,利用通信企业先进技术手段,对高频呼出的诈骗号码、含有诈骗信息的短信进行屏蔽,并对疑似诈骗的网络链接进行风险提示;派出所则及时向通信企业提供近期高发的诈骗号码特征和诈骗话术,助力其提升拦截精准度,从源头上减少诈骗信息的传播。 ![]() 发动群众力量,构建群防群治格局。群众是反诈工作的中坚力量,滨河派出所积极发动群众参与,构建起全民反诈的群防群治格局。组建了一支由辖区居民、大学生等热心人士组成的反诈志愿者队伍,深入社区、学校、企业等场所,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讲解等方式开展反诈宣传活动,同时积极收集群众反馈的诈骗线索,为打击电信诈骗提供了有力支持,并建立了群众举报奖励制度,对提供有效诈骗线索、协助破获电信诈骗案件的群众给予奖励,充分激发了群众参与反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全民参与、共防共治”的良好局面。 ![]() “千条数据线,一根绣花针”。滨河派出所以精细的数据梳理为“丝线”,以精准的防范措施为“针法”,以多方联动的合力为“支撑”,在电信诈骗防控的画卷上精心绣制每一处“针脚”。下一步,滨河派出所将继续发扬“绣花针”精神,不断完善电信诈骗防控体系,为群众守护好“钱袋子”,让平安之花在辖区绚丽绽放。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