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三岁 于 2014-2-8 15:37 编辑
![]() 提起这个话题,让我想起去年春天,一个韩城的朋友回家,路过正在改造的老城区,她当时只是想:新,新是新了,可是人心呢?当我们真正看到这些老建筑倒下的时候,我们自己的信仰也倒了。 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 当我知道居住着国家高层干部的中南海外表上是古朴庄严的古建筑,但房屋设施都是最先进的现代化设施时,心底一股凄凉和失落。 老街是我县历史文化最悠久、地方特色最浓厚、商品经济最发达的中心地带,也是我县最为珍贵的近代四合院建筑群,极具近代风情与现代商业交融的时代特征。本人认为:“对于老城区我们都来不及保护,更何况是肆意开发。”谈什么建设?!老城区惹你了么?! ![]() 或许你可以说老城区内大部分是危旧房屋,存在安全隐患,但你不知她已经历了百年风云,而且居民舒心; 你觉得老城区居住近六万人,他们的生活条件较差,改造老城区是破解城市二元结构的有效办法,但你不知北京的人均住房面积也只有27.3平米; 你认为老城区是神木南北的必经之路,是神木避不开的结,但你不知西安的东西南北大街再怎么宽都容不下拥挤的车辆; 你表明老城区的改造将带动投资,对拉动神木经济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殊不知神木的经济已经成为膨胀的泡沫。 你要求老城区改造路一定要宽,停车设施要有,商铺要大气,告诉你那是灯红酒绿的惠民路; 你觉得钟楼洞这个转盘地方有限没有西安那么大气,需要改成和西安一样,西安是省会有将近850万左右的常住人口还有超过180万辆的机动车; 你搞不明白神木经济发展得这么好,但是城市建设远远跟不上人家南方的县城,但你不知南方的注意力都在人文建设和素质教育上; 你还说老城天天堵车,打个车都下不去,你见过有人能把出租车打到故宫里去的么? 你说对一些愿意放弃房屋产权的古城老百姓,可以采取新村房屋、商铺置换,你愿意用一个古董花瓶换回赝品一个么? 你说老城区现在已经严重影响神木的城市化进程,殊不知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了逆城市化的浪潮; 你说老城区是神木整体市容的疤痕,是神木城区交通的肠梗阻,如果你把神木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和汽车增多造成的交通压力都怪到老街身上,岂不是无知至极? 你说老城区的居住主体是神木的低收入家庭和从农村陪学的租赁户群体,应该通过拆迁改造而加大对这部分人的补助受益。难道对低收入者的资助要建立在拆毁他们家园的基础上么?那么那些所谓的低保户都没有住房他们拿什么吃低保? 你说老城区已经成了神木的贫民窟,已经被边缘化,成为流动人口的藏污纳垢之地,在这贫民窟成长的小孩很容易走入社会的对立面,是社会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你这话被老城区的人听到怎么想?那么“全国人讨厌陕西人,陕西人鄙视陕北人”这句话被你听到你作何感想?难民窟、边缘化,在你眼中的老城是危房?人民是难民?你觉得他们是边缘人群对社会没有作用?你让非洲处在战乱中无家可归没有食物的难民怎么看?你让那些真正缺少人们关心帮助的戒毒者、同性恋、留守老人和儿童怎么看?神木真正藏污纳垢的地方是你我心知肚明却不能写出来的,你明白么? 你说打通麟州至驼峰路口,成为神木的南北主干道,打通东西大街,神中路三中路,粮站到食品厂路,连接东兴街,滨河路成为东西干道。 是的,说出一项政策或许只需开个会议定个方案,可是实施起来,你需要考虑很多因素。难道现在公益广告上一句话:提高国民素质。这样就能提高国民素质了么?相反反而是被人取笑而直接停播。不是因为他的主观性,而是人们觉得某些深层次的反思使我们自己蒙羞。 ![]() 古香古色的房门 ![]() 彰显民族特色的房屋建筑 或许你觉得老城区很多余、很累赘、很碍事,但你不正是喜欢去老城区逛街游玩么? 或许你觉得老城区很肮脏、很落后、很破旧,但你不正是心疼着老城区风雨百年么? 你可以提议、整修、摧毁,但是,一个老城区,就是十个一百个老城区被开发了,也满足不了野心勃勃、利欲熏心的——人。 记得《追风筝的人》里在阿富汗发生战争后,阿米尔和父亲经历了重重磨难逃到美国,但是过了好多年,阿富汗的长者要求他回去看一看,处理一些后事。 即使是在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他还是要求汽车在他家门口停下,房子里居住的是一些反派有权势的人,但他还是禁受不住,想打开门,走进去,看看自己童年的遗事。有些时候,当我们搬了家,再回去看的时候,心底是一种沧桑、怀念和歉意,那种家的归属感使我们更温暖和幸福,但真正的感觉是后悔,不,是悔恨。 恨自己不能与她守候,恨自己自私,恨时光荏苒,岁月飞逝。 ![]() 祠堂 ![]() 梳妆台和红木衣柜 文明建立的不是机器而是思想。 当我们看到高楼林立的大都市时,是对科技的敬仰和经济的敬畏,是出自于人类征服的震撼; 当我们看到古色古香的四合院时,是对古人的智慧和文化的自豪,是出自于人文情怀的散发。 我热爱老城,支持老城,因为在我看来:老城区是中华文明的开始,是华夏儿女的家。 说到这里,让我又想起《戈培尔传》里的一句话:当一个民族或国家开始焚烧书籍的时候,他不久就会烧人,随机这个民族就会灭亡。 烧书如此,古城亦如此。 ![]() 老人优雅的姿态 ![]() 古城的余晖和老人 |
馋嘴乐乐 发表于 2014-2-8 17:12 拆了就永远没有了,高楼哪里都能盖、商品哪里都能卖,但有些东西确实永远。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